Scala 与设计模式(三):Prototype 原型模式
第一个生物是怎么诞生的? 从科学角度推测:是由第一个细胞从核糖核酸(RNA)不断的新陈代谢演变而来的。
第一个细胞其实是非常孤独的,但幸好它掌握了「分裂」与「分化」的本领,一定条件下可以一分为二,由此才能快速演变,出现现在的人类。
在开发过程中,我们也常有类似的场景,本文将以细胞分裂为例来介绍原型模式。
定义
「四人帮」设计模式中提及的 原型模式 定义如下:
用原型实例指向创建对象的种类,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。
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,原型模式中核心点就是 原型类 和 拷贝 。
看到拷贝,有些同学脑中可能会浮现下面这张图:
可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。
Java 实现
回到开头的例子,假设细胞没有分裂能力,每个细胞产生的过程和时间是一样的,这无疑是费时的。
这也是「原型模式」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— 通过拷贝加速效率。
在 Java 中所有的 class
都继承自 java.lang.Object
类,Object
提供了一个 clone()
方法,通过它,就能实现对象的拷贝。
浅拷贝
我们利用 Cloneable
接口,来实现细胞的克隆:
1 | public class Cell implements Cloneable { |
以上我们便能调用 clone()
方法对复杂对象进行拷贝,以此来实现分裂的功能。
测试:1
2
3
4
5
6
7
8
9
10Cell cellA, cellB;
cellA = new Cell("AAAGTCTGAC", new Organelle("细胞质", "细胞核"));
System.out.println(cellA);
cellB = cellA.clone();
System.out.println(cellB);
System.out.println("cellA == cellB ? " + (cellA == cellB));
System.out.println("cellA-class == cellB-class? :" + (cellA.getClass() == cellB.getClass()));
看起来不错!但问题出现了:这里的 clone
只能拷贝到细胞本身信息,但不拷贝细胞的引用,不同细胞中包含的细胞器是一样的。
这其实是「浅拷贝」和「深拷贝」的问题。看看它们的区别:
浅拷贝
仅仅复制原有对象的值,而不复制它对其他对象的引用。深拷贝
原有对象的值和引用都被复制。
验证:1
System.out.println("cellA.Organelle == cellB.Organelle ? " + (cellA.getOrganelle() == cellB.getOrganelle()));
输出:1
cellA.Organelle == cellB.Organelle ? true
可见,当前 clone()
方法执行的是浅拷贝,Java 中所有的对象都保存在全局共享的堆中。
只要能拿到某个对象的引用,引用者就可以随意修改对象,这显然是不好的。
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深拷贝如何实现。
深拷贝
说到深拷贝,一般有两种实现方案:
1. 改变 clone
方法
既然问题出在细胞器(Organelle
)的引用没有被复制,为其手动添加上即可。
首先修改引用类,使其支持 clone
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public class Organelle implements Cloneable {
... // 省略相同代码
protected Object clone()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{
Object object = null;
try {
object = super.clone();
} catch (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) {
e.printStackTrace();
}
return object;
}
其次在 Cell
类的 clone()
方法中复制细胞器的引用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public Cell clone()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{
Cell cellCopy = null;
try {
cellCopy = (Cell) super.clone();
} catch (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) {
e.printStackTrace();
}
if (cellCopy != null) {
cellCopy.organelle = (Organelle) organelle.clone();
}
return cellCopy;
}
测试结果:1
cellA.organelle == cellB.organelle ? false
虽然功能是实现了,但是每个引用对象都要重写 clone()
,太糟糕了!
2. 序列化对象
序列化是一个将对象写到流的过程,写到流中的对象是原有对象的一个拷贝,而原对象仍然存在于内存中。
与 Cloneable
实现类似,需要序列化的类要求实现序列化接口。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public class Organell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{ ... }
public class Cell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{
... // 省略部分代码
// 序列化实现深拷贝
public Cell deepClone()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, IOException, ClassNotFoundException {
// 序列化(将对象写入流中)
ByteArrayOutputStream bos=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();
ObjectOutputStream oos=new ObjectOutputStream(bos);
oos.writeObject(this);
// 反序列化(将对象从流中取出)
ByteArrayInputStream bis=new ByteArrayInputStream(bos.toByteArray());
ObjectInputStream ois=new ObjectInputStream(bis);
return (Cell)ois.readObject();
}
}
注意:Cloneable 与 Serializable 接口都是 「marker Interface」,即它们只是标识接口,没有定义任何方法。
对比而言,序列化的实现方式不需要重写多个类的 clone()
方法,比第一种更加简便。
接下去看看 Scala 中如何实现原型模式。
Scala 实现
在 Scala 中,你用类似 Java 的方式来实现(Scala 提供了调用 Java 中 Cloneable
和 Serializable
的特质)1
2
3trait Cloneable extends java.lang.Cloneable
trait Serializable extends Any with java.io.Serializable
当然,Scala 中每个 case class
都拥有一个 copy()
方法,它会返回拷贝自原有实例的新实例,并且可以在拷贝的过程中改变一些值。
同样以细胞为例:1
2
3case class Cell(dna: String, organelle: Organelle)
case class Organelle(cytoplasm: String, nucleus: String)
测试一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val initialCell = Cell("AAAGTCTGAC", Organelle("细胞质", "细胞核"))
val cell1 = initialCell.copy()
val cell2 = initialCell.copy()
val cell3 = initialCell.copy(dna = "1234") // 可以在拷贝的时候重新赋值
System.out.println(s"cell1: ${cell1}")
System.out.println(s"cell2: ${cell2}")
System.out.println(s"cell3: ${cell3}")
System.out.println(s"cell1 and cell2 are equal: ${cell1 == cell2}")
// 输出
Cell 1: Cell(AAAGTCTGAC,Organelle(细胞质,细胞核))
Cell 2: Cell(AAAGTCTGAC,Organelle(细胞质,细胞核))
Cell 3: Cell(1234,Organelle(细胞质,细胞核))
cell1 and cell2 are equal: true
对比 Scala 和 Java 的实现代码,有没有发现 Scala 是如此的简洁。
诶? 为什么 cell1
和 cell1
相等? 这会不会导致上面浅拷贝的问题呢?不存在的。
由于 case class
参数默认为 val
,两个 case class
对象持有相同引用,但也不允许修改。
总结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对原型模式已有一些了解,一般来说原型模式中参与者有以下三类:
- 抽象原型类:声明克隆方法的接口,是所有具体原型类的公共父类,可以是抽象类、接口、甚至具体实现类(对应上面的
Cloneable
和Serializable
接口)。 - 具体原型类:实现抽象原型类声明的克隆方法,返回自己的一个克隆对象(
Cell.class
|Cell.class
)。 - 客户类:创建对象并克隆(
Test.class
)。
以下为 Java 与 Scala 中的实现方式对比:
拷贝方式 | Java | Scala |
---|---|---|
浅拷贝 | 具体原型类实现 Cloneable |
具体原型类实现 Cloneable 或 具体原型类为 case class |
深拷贝 | 具体原型类 + 引用类实现 Cloneable 或 Serializable |
具体原型类 + 引用类实现 Cloneable 或 Serializable |
当然原型模式通常还可以解决以下问题:
- 创建新对象成本较大(如初始化需要占用较长的时间,占用太多的 CPU 资源或网络资源),新的对象可以通过原型模式对已有对象进行复制来获得,如果是相似对象,则可以对其成员变量稍作修改。
- 如果系统要保存对象的状态,而对象的状态变化很小,或者对象本身占用内存较少时,可以使用原型模式配合备忘录模式来实现。
如有错误和讲述不恰当的地方还请指出,不胜感激!